升阳散火汤及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升阳散火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创名方,其用辛温升散的药物,采用“火郁发之”的思路治疗表现为“火证”“热证”的疾病,可以说是独有卓见,远超一般见热清热的思路。也正因为如此,该方不太容易被人理解,而往往被忽略,临床应用此方并不太多。

其实早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出现了类似的火郁发之的思路,就是存在于麻黄升麻汤中,可惜历代对于麻黄升麻汤也非常冷落,用者寥寥,也是因为不容易理解其治疗思路。

我在《伤寒论》网课中详细讲解了麻黄升麻汤之后,进一步深刻理解了后世李东垣创立的升阳散火汤,学术渊源的传承可以说是有迹可循,对此类方剂的使用和这种临床思维的运用,才走上了新的台阶。因此近一两年本人经常使用麻黄升麻汤和升阳散火汤这类方剂,取得了良好效果。

先看看李东垣原著对升阳散火汤的记载:

《内外伤辨惑沦》: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夫四肢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也。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并宜服之。

升麻葛根独活羌活白芍药人参(以上各五钱)甘草(炙)柴胡(以上各三钱)防风(二钱五分)甘草(生,二钱)

上件咀如麻豆大,每服秤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无时,忌寒凉之物。

《脾胃论》: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火郁则发之。

原文提到的热证,实际应用时并不局限于这些,可以依此类推,诸如口腔溃疡、烦躁、痤疮、斑疹等等,在临床中都可以遇到。这些热证产生的原理,李东垣主要提到两个,一是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这是脾气不能升发导致的阳气郁滞而化热。脾气升发,就是把肠胃所消化吸收的水谷之精(体现为气血津液的形式)宣散输布到全身所需要滋养的地方,包括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一旦升发不及,输布不畅,就会把气血津液郁滞在某处,从而化热。阻碍脾气升发的原因除了胃虚过食冷物之外,还有很多原因,向现代人普遍的思虑过重、运动不足、饮食不节等也都是饮食劳倦伤损脾胃的因素。另一个原因李东垣提到是血虚得之,指的是在胃虚的前提下,整体气血津液供应不足,强调的一种胃虚的状态,并不是单纯血虚。如果是单纯血虚发热,应该用当归补血汤。

临床应用中,如果患者呈现各类热证表现,但脾胃虚弱明显,或者阳气郁滞明显,就可以考虑火郁发之的思路而应用升阳散火汤。

比如患者商某,女,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多年,舌淡白,齿痕满布,薄白苔,脉沉弱无力,伴有头疼,颈椎不适,没有食欲,乏力,面色黄白暗淡,月经淋漓多日。口腔溃疡局部的疼痛,是郁火为患,但整体脾胃虚弱,气血不能升发,不能固摄,单纯补脾和泻火都不合适,宜用火郁发之的思路,采用升阳散火汤,考虑到患者虚象略突出,合用补中益气汤,相当于把升阳散火汤中人参甘草的扩展加强版。患者服药一周,口腔溃疡不再疼痛,愈合多半,胃口改善,头疼消除,各项症状都大幅缓解。

另一患者,反复口腔溃疡,面色暗淡,乏力,舌淡苔薄腻,情绪急躁,其脉沉弦,有时喜食生冷。与上例不同的是急躁、食冷和脉沉弦,这是阳气郁遏在内不能升发的表现,在脾胃虚弱的整体状态下,火郁于内时时触发,就会急躁烦热,这仍然是脾虚火郁证,用升阳散火汤治之取效,气血升发之后,脾气急躁也随之改善。

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脾胃虚的程度、郁火强弱的程度灵活调整。过于虚弱则增强补脾益气,乃至合入补中益气汤。郁火过盛则可以适当清热治标,可以参考泻黄散的思路,泻黄散就是清热之中注重散火解郁的代表。能够明理,掌握思路,就成为圆机活法,进退自如了。

临床体会到,一个方剂的掌握,实际上代表了一个思路,一种思维,可以说掌握一个名方,就可以给自己的临床思维打开一片天地。

北京观复堂中医诊所预约-(上午九点至下午六点)诊所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hangchina.net/jbgs/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