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作为一种可发生在口腔黏膜各个部位的口腔疾患,大多发生于口腔粘膜表面及舌头的边缘处,常常是灰白色的创面,其周围有炎症反应而呈红晕状。口腔溃疡又俗称口疮,起初见其表面有小红点,患者会有轻微的烧痛感或者灼痛感,1-2天后形成小丘疹,进而溃烂形成溃疡面,溃疡一般散在独立存在,严重时也会连接成片,溃疡多发在粘膜表层,几乎不达肌层,若溃疡只达粘膜表层则愈合后不会留下瘢痕组织,若溃疡达粘膜下层后,则愈合后会留下瘢痕。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亦称为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ecurrentaphthousulcers,RAU),专指一类原因不明、具有周期、反复发作但又有自限性的局限性口腔粘膜溃疡性损害。糖尿病病人病程长,口腔溃疡数目多、溃疡面积大,疼痛感强、不易愈合,严重情况还会威胁到患者的语言表达、进食、排便、日常生活等情况。
口腔溃疡不单纯只是局部的感染而溃烂,它很可能与免疫、遗传、精神、营养、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容易引发口腔溃疡有以下原因:
①“三多一少”的特点,使得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排出的水分较多,而平时喝水又比较少,所以,体内严重缺乏水分;
②因为有意识地控制饮食,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摄入的维生素,尤其是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较少;
③糖尿病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使得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出现营养缺乏,免疫力下降,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
④精神因素:一般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易发生口腔溃疡,糖尿病患者这一点更为突出;
⑤内分泌变化:糖尿病本身就属于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尤其是女性患者,更容易引发口腔溃疡,可能与体内雌激素下降有关;
⑥遗传因素: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有80%~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有50%~60%患病。然而,任何遗传性疾病都是在有诱因的情况下才会发病,而糖尿病正好是其诱因之一。
口腔溃疡绝大多数是由感染、外伤引起的炎症性溃疡,伴有局部肿痛及颌下淋巴结肿大,一般两周左右能自愈,不必过度紧张。但对于经久不愈的溃疡需要及时就医,必要时需行活检病理学检查。白塞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是血管炎的一种,可累及全身大中小血管。早期症状主要是反复口腔溃疡、生殖系溃疡、眼炎、关节疼痛、结节红斑等。
一般的口腔溃疡只要休息好,多吃蔬菜水果就可自愈。如果反复出现口腔溃疡且一年内至少反复发作3次,反复出现生殖器溃疡(尤其是男性),眼炎及皮肤病变者就要当心了,医院风湿科检查。口腔黏膜白斑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病情发展缓慢,需定期行口腔检查。若白斑局部有硬结、浸润、凸起,或表面出现了颗粒状的肉芽,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原发性非炎症性的口腔黏膜红斑,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成为口腔癌。
糖友得了口腔溃疡怎么办?除了要控制好血糖,也要减少对溃疡的刺激,尽量少吃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酸、醋、姜、葱、八角、咖喱等。要减少对溃疡的磨擦,少吃油煎食物,如炸猪排、炸鸡腿之类,少吃太过粗糙坚硬的食物。
要注意营养,均衡饮食,除坚持每天食用鱼、肉等荤菜外,还必须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补充各种营养物质。要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豆制品、鸡蛋等,在溃疡发作期还要注意少食多餐,进半流质,以方便进食,千万不要因为怕痛而少吃甚至不吃。
每次进食后,要养成即刻漱口的良好习惯,可用盐开水、生理盐水,也可用药物漱口液,防止因食物残渣而加重继发感染。对某些容易引起口腔溃疡发作的“发物”要忌口,常见的“发物”包括各种笋(冬笋、毛笋、竹笋、笋干)、腌制品(咸鱼、咸肉、咸菜)、柿子、蟹等。但不是每个人对每种“发物”都敏感,所以患者还应从个人食谱中寻找出的“发物”加以忌口。
此外,溃疡期间,很多人因痛不敢刷牙,其实这是错误的。可用加盐凉白开,或药物漱口液,减少口腔细菌,防止因食物残渣而加重继发感染。平时刷牙应注意技巧,避免用力过猛伤及口腔黏膜。不少人刷牙喜欢用力来回刷,以为这样能刷干净,其实这样反而会划伤牙龈和面颊内侧口腔壁,即使伤口细小难辨,也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久之会诱发口腔溃疡。建议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地刷,避免划伤。唾液含有抑制细菌繁殖的酶,但很多人由于紧张、压力大或不经常喝水,尤其糖尿病患者口腔干燥,导致口腔细菌滋生。建议平时多喝水,压力大时用舌头顺时针在口腔内画圈或舔上颚,刺激唾液分泌。
运用思密达可对病人的口腔粘膜进行修复。思密达药物含有的主要成分便是蒙脱石,蒙脱石能够对病人口腔内被破坏的细胞起到修复作用,并且能将细菌中的病原体进行吸附从而对口腔粘膜的溃烂处进行固定。运用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不仅仅能对口腔粘膜中的细菌起到杀菌作用,更能对病人具有营养作用。糖尿病患者除了易发口腔溃疡,也存在其他口腔健康问题,请参照往期内容糖尿病与口腔健康。
糖尿病与口腔健康
END
问题答案稍后见留言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检出率高达20.4%,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低血糖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对老年糖尿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文糖医对话框直接点击内容分类里的“老年糖尿病”或回复“老年糖尿病”、“病例分享”等关键词就能看到病例分享内容。
《漫话糖尿病》《糖尿病生活百科》
点击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