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生黄芪、太子参益气补元。生黄芪又有生肌托毒的作用,《本经》记载其“主痈疽久败疮”,《珍珠囊》赞其“为疮家圣药”,富含黄芪皂甙、黄芪多糖、多种微量元素硒、铁、锌、钙等。太子参又名孩儿参,有近似人参的益气生津作用,但药力较温和,是补气药中的一味清补之品。现代药理学证实:两者能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生地、玄参滋阴清虚火。此处用生地黄而不用熟地黄,是因为生地黄养阴的同时又清热凉血,而熟地黄则长于滋补。大量实验室研究表明:生地能保护黏膜,减少溃疡的发生。玄参除了滋阴功效,更能清热解毒,《本草纲目》曰其“滋阴降火,解斑毒”。
溃疡日久必有淤,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淤。《本草纲目》谓丹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滇南本草》谓赤芍:“行血,破淤,攻痈疮”。文献证实:两者均有抗病毒、抗菌、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的功效,更有利于口腔溃疡的愈合。土茯苓、野菊花清热解毒。《本草备要》称土茯苓长于“治疮毒、疮肿”,在现代临床运用中有良好的抗菌、解毒、抗溃疡、镇痛作用。野菊花较普通菊花性味更为苦寒,治疗疮毒痈肿的效果也更胜一筹。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并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抗过敏作用。上述诸药配合,共奏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之功,使口腔溃疡早日得以消除。
(半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