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苦恼,晚上刷完牙过后的清新口气,到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又变回了原来的“味道”。你以为这是正常现象,其实不然,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是由于你的牙并未刷干净!引起口臭等一系列口腔问题的真正元凶——幽门螺杆菌,未被有效清除。
幽门螺杆菌,一种世界上感染人数最多,致病性最强的病菌,广泛存活于口腔、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它主要通过口传播。其不仅是引起口臭、口腔溃疡等口腔问题的罪魁祸首,如果不及时清除,任其向胃部输送,还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的英文名为HelicobacterPylori,口腔作为幽门螺杆菌在人体内的重要聚集地,不仅是幽门螺杆菌由外界进入人体的必经之处,还是其孵化基地,为胃部幽门螺杆菌提供源源不断的供给。因此,抗“幽”之战,口腔是重要战场。
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已超过80%,远远高于日本等发达国家。习惯共餐、对口腔卫生的忽视是造成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正是由于一直以来,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胃部幽门螺杆菌之上,而对幽门螺杆菌在人体内的传播源头——口腔的忽视,致使幽门螺杆菌感染出现根除难且治疗后易复发等状况的出现。因此,想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口腔和胃需同时进行。
想要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减轻其所带来的疾病负担,做好口腔灭菌工作是第一步。口腔作为幽门螺杆菌除胃部以外的第二定居地,在牙菌斑、龈袋、龋齿、牙髓、舌背部、唾液中均存在较高检出率,可见Hp在口腔中潜伏很深,想要消灭口腔Hp,并非易事。
大量研究证实,85%~90%的口臭来源于口腔,研究幽门螺杆菌与口臭之间的关系,界定口腔条件尤为重要。因此,陈曦在研究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口腔指数,将牙周来源的口臭排除在外。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口臭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无口臭的受试者,而且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这一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说明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后,胃内Hp感染仍然是口臭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其在口臭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目前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除引起口臭外,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是一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有害菌。幽门螺杆菌是经口腔进入人体的,常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餐具消毒,并改变用餐方式,宜选择分餐制或使用公筷等,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口臭、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HP治疗共识意见并未推荐对伴有HP感染的口臭患者行根除治疗,这可能是由于HP感染在口臭中的病因学地位不明确所致。研究表明,HP感染与荨麻疹、冠心病、肥胖等非胃肠道疾病有关,对这些疾病,共识意见并未推荐根除HP,但国内已有根除HP治愈难治性荨麻疹的报道。尽管如此,对合并有HP感染的口臭患者是否采取如同消化性溃疡并HP感染一样的策略,尚需更深入研究。
对于排除口腔疾病,且无明显诱发口臭的全身性疾病时,检查是否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并进行根除治疗,可能是治疗口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