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
一位29岁的东北姑娘
刚刚升级当了妈妈
还在哺乳期的她
发现舌头上出现了一处溃疡
然而这个会被大多数人
忽略不计的口腔溃疡
却像定时炸弹一样差点要了她的命
最近,这位年轻的妈妈
在网上勇敢晒出
自己患上肿瘤并且抗癌的经历
来提醒更多人警惕口腔癌症
今年五月,发现自己舌头长了一颗溃疡,但正处于哺乳期,加上溃疡处除了吃饭基本没什么感觉,便没有在意。
由于溃疡一直没好,医院打疫苗时,顺便看了下医生。医生认为她的口腔溃疡和哺乳期、月经以及抵抗力太低有关,给她开了漱口水,并建议多吃瓜果蔬菜。
期间她因为不放心,医院进行了几次检查,但都被诊断为是义齿磨损引起的创伤性溃疡,大夫还安慰她“舌癌多是中老年人患病,而且男性患病几率大于女性,年纪轻轻的,别多想。”
一直到9月,她在网上咨询过的一位医生坚持督促她做活检,结果显示是(舌)鳞状细胞癌(高分化)。小小溃疡竟是癌变的征兆,但幸运的是,肿瘤没有转移。现在经过手术,她正在慢慢恢复过程中。
看到这位妈妈的经历,许多人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口腔溃疡,溃疡和癌变有多大关系?什么样的溃疡需要警惕?
关晓兵
医院黏膜科主任
舌癌是一种什么癌?
舌癌是口腔癌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这类癌容易转移、复发,且死亡率较高,但这类癌在发病前大多有癌前病变期,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控制好癌前病变阶段,就能有效减少癌症的发生。
舌癌中有90%是鳞状细胞癌,通常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但近年来,年轻患者和女性患者有增多的趋势。
癌症的诱发因素多种多样,和机体的免疫状态、内分泌、遗传等多种因素都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就舌癌而言,口腔中长期的不良刺激是重要诱发原因之一。
这些不良习惯,你有吗?
烟草和酒精是诱发口腔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此外,长期进食过烫或是刺激性食物也会对口腔黏膜造成刺激,引起创伤。长期慢性口腔黏膜创伤,都有可能诱发癌变。
除了饮食对于口腔黏膜产生的不良刺激外,还有一个常见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重要问题,就是口腔卫生。
关主任表示,在临床中还有一类较重要的诱发癌变因素,那就是口腔内的残根、残冠或不良修复体(假牙)。
残根、残冠或不良修复体,长期反复地与舌体摩擦,会造成长期的慢性口腔黏膜创伤性溃疡,因为患者没有特别明显的不适感,常常被忽略,直到出现严重的破溃、发炎影响正常生活,才想到去就医,但常常为时已晚。
口腔溃疡有多大可能会癌变?
门诊中,经常会有一些患者被复发性口腔溃疡折磨得苦不堪言,终日惶恐,总是担心会癌变。
关主任说,复发性口腔溃疡就是人们俗称的“口疮”,在人群中发病率达20%-30%。口内反复出现溃疡,时好时坏,有轻有重,严重的“口疮”可能影响饮食、说话。
但这类溃疡无论面积多大,多严重,都会在一定时间内自愈,所以经常起“口疮”无需紧张,虽然这类溃疡反复发作,但是不会癌变。
而另外一些患者,也是因为口内出现溃疡,一直当做口疮治,但总也不好,溃疡还越来越大,四处求医,最终来到口腔黏膜科,已发展为舌癌。
关主任提醒:
如果发现溃疡并治疗超过2周以上还没有愈合,需要及时到口腔黏膜科就诊,请专业医师进行判断。
早期征兆如何发现?
如果在定期检查中,发现一些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如扁平苔藓、白斑,需要定期随访观察。
这类疾病起初没有什么特殊症状,可能会感觉舌头变得粗糙、麻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有些疼痛,有的是无意中观察到有白色斑块等等,这需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请口腔黏膜病专业医师检查和诊断。
但即使被确诊为白斑、扁平苔藓等口腔黏膜病,也不要过于紧张,不是所有的这类疾病都会发生癌变。一定要定期随访,出现疼痛时及时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目前来说诊断是否有肿瘤出现是需要组织病理学来确诊,也就是常说的“活检术”。
守护君碎碎念
远离口腔癌症,总结一下,你需要做到:
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定期到正规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口腔检查,尽早拔除口内的残根、残冠,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镶牙;
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放松身心;
出现口内组织不适或发现白斑、色素等变化,需要及时到口腔黏膜科医师处咨询检查,切勿相信游医,以免贻误治疗。
来源:医院
编辑:宋子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