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穴内庭

fanc每周一穴

内庭

1、定位:内庭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2、特定穴属性: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为足阳明胃经之荥穴;

3、功效:清胃泻火、通肠化滞、清热宁神;

4、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等病症;

5、穴名释义:内,即里边;庭,指庭院。对厉兑来说,本穴犹如门内的庭院,故名内庭。

一、治疗牙痛

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学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牙痛属中医“齿龈痛”范畴,《灵枢·经脉》谓:“大肠手阳明之脉……入下齿中;胃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中。”《灵枢·杂病》谓:“齿痛,不恶凊饮,取足阳明;恶凊饮,取手阳明。”内庭为胃经之荥穴,“荥主身热”,内庭可清阳明腑热上扰所致牙痛。此外根据本经子母补泻法的治疗原则,当选取足阳明胃经井穴(金)厉兑,但由于井穴肌肉浅薄,实证泻井穴时可“泻井当泻荥”,所以胃火牙痛选取内庭穴治疗效果尤佳。

二、治疗湿疹

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包括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伴有瘙痒,后期则以皮肤肥厚、苔藓样变为主。根据其皮疹和病程,湿疹常分3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各期之间可相互转化,但大多数病人在某一期以一类损害为主。本病病程缠绵,病情时轻时重,常迁延数月、数年而不愈。中医认为多与风湿热邪侵袭肌肤有关,多因精神紧张,思虑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水湿运化失常,停滞为湿,郁久化热,湿热互搏,蕴于肌肤而发病。在临床中多从脾胃论治,可选取内庭、阴陵泉、合谷三穴配伍,内庭清泻胃热,阴陵泉清热化湿,合谷清大肠湿热兼以疏风清热。三穴共同达到清热化湿,健运脾胃的功效。

三、治疗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其疼痛持久,常影响语言、进食、心情,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疡”“口疳”等范畴,针泻足阳明胃经,其经挟口环唇绕面颊,入上齿龈,选取内庭穴为上病下取,可清热开郁,导火下行,以助清泻脾胃之火热。目前西医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较多学者认为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上多为局部抗炎及全身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及实验证明,针刺具有镇痛抗炎之功,并能从整体上双向调节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四、治疗2型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消瘅”范畴,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病因。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以肺、胃、肾为主,还可涉及心、肝、脾。中消胃热炽盛型为最常见类型,主因阳热体质,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因此治宜清泻胃火,养阴增液,祛浊降脂。

有临床试验表明,针刺可明显降低血糖、血清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与盐酸二甲双胍作用相同,其降低血糖的作用主要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不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针刺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减少了糖毒性、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胰岛β细胞。

参考文献

[1]黄颂敏.辨证循经取穴治疗牙痛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9(03):.

[2]王向义,王敦林,仇裕丰.针灸辨证治疗慢性湿疹65例[J].四川中医,(09):.

[3]彭楚湘,李元聪.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6例[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02):51-52.

[4]王媛,刘志诚,徐斌.电针治疗胃热炽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35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54(10):-+.

[5]祁燕,张泳南,谢自敬.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43):-.

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hangchina.net/yczz/7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