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
春节假期已剩最后一天!
明天就要上班啦!
这些天过于放松,
导致春节过后大多数上班族
出现浑身乏力、嗜睡、精力不集中、
厌食、孤独、烦躁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综合表现
也被称为“春节综合征”。
春节综合征
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
头晕脑涨,
睡眠紊乱综合征
症状:春节长假,许多人选择走亲访友或外出旅游。回来后,有些人夜里精神抖擞,常常熬夜;白天头昏脑涨,提不起精神。
原因:睡眠障碍主要由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突然改变所造成。
小贴士:尽快恢复原来的生活规律,确保睡眠规律性。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每晚坚持热水泡脚5~10分钟,可在睡前适当饮用热牛奶。
2
心神不宁,
情感失调综合征
症状:有些人能忙不能闲,平时工作时,腿上好像上了发条,忙得不亦乐乎。按说过春节放假可该歇歇了,可他们好像有种“失落感”,呆在家里度日如年。7天下来,不但没休息好,反而觉得郁郁寡欢,好些天才缓过劲来。
原因:由于习惯了平时在高度紧张工作压力下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所事事,再加上无其他兴趣爱好,易导致心理失衡,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就会处于抑制和降低状态,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发生紊乱,血液循环减慢,脑部供血不足,于是变得无精打采。
小贴士:缓解这种心理失调症,关键在于进行自我调适,该工作时认真工作,休息时也要给心灵放个假。
3
没有胃口,
消化不良综合征
症状:春节长假里,走亲戚、拜年、朋友聚会样样都离不了饭局。再加上各种零食,一天到晚嘴不闲着。过不了几天,有些人便觉得毫无胃口,吃不下东西了,肚子胀满不适,胃部隐隐作痛,再好的饭菜也不想吃,甚至看见就恶心。
原因:过节期间,不少人因贪吃美味佳肴而患上“伤食症”。暴饮暴食或贪食油腻食物,打破了日常的进食习惯和规律,摄入各种甜、咸、油腻、冷、酸、辣等食品过多,增加了胃肠道的负担,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液供给不足,形成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和烦躁不安等症状。
小贴士:对待“伤食症”,要管好嘴巴,让胃肠道好好休息。此外,可以积极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如快走、慢跑、做操、打球或跳舞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随之调整到正常状态。
4
眼睛不适,
沉溺网络综合征
症状:春节长假期间,不少人足不出户,一天到晚与电脑为伴,沉溺于网络。几天下来,只觉得头重脚轻,眼睛发干,涩痛不适。
原因:长时间上网易引起头昏脑涨、注意力涣散、目涩干痛等症状。尤其是眼睛长时间受到屏幕上炫目、闪烁的刺激,易产生视觉疲劳,引起一种叫“视屏终端症”的网络综合征,长假过后发病率要比平时多2~3倍。
小贴士:用电脑超过一小时应休息十几分钟。多吃些动物肝脏、瘦肉、胡萝卜和豆芽等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或用菊花、枸杞泡茶饮用,有益于消除眼疲劳。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眼药水。
远离“春节综合征”,
心态调节和行为改善很重要。
应适当转移自己“假日期盼”心理,
提前进行“角色转换”。
下面为上班族提供5点妙招!
1
注意休息,
提早转换角色
“春节综合征”导致人体生物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紊乱,所以调整好个人的生物钟很重要。建议假期的最后一天可以在家做一些家务,或是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情,列出一个简单的工作计划清单。上班前一晚最好不去参加任何聚会等容易让人兴奋的活动,晚上早点洗漱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二天上班中午有条件的话就尽量午休一会儿,使自己尽早恢复到春节前工作的精神状态。
2
调整饮食,
适当运动,
尽快恢复体力
由于过年饮食不规律,天天“大鱼大肉”,长假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也不要吃得过于油腻,以免对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定时饮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等“清火”食品,让胃肠得到休息,以缓解身体疲惫感。注意饮食的同时还要做适量运动,像慢跑、散步、舞蹈等,以振奋精神。
3
利用茶水和水果降火
不少人旅游归来最普遍的现象是口干舌苦、食欲不振,还有的人眼睛发红、牙痛、口腔溃疡等,可以多喝些茶水和多吃新鲜水果。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不急不躁,也可以让“内火”慢慢降下来。
4
睡前泡脚或者泡个热水澡
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按摩脚心足趾对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都有好处,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也有辅助治疗作用。泡个热水澡也很有益处。泡澡可以放松全身肌肉、加速血液循环,使人体在精神、肌肉都放松的状态下,消除疲劳。
5
调整节后工作步调,
循序渐进
节后刚开始工作,尤其是第一天的工作强度不宜太大,应循序渐进,以免因节奏突然变化导致神经衰弱。建议上班休息期间可以和同事分享节日趣事,或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给思绪和心情一个缓冲期。
愿大家都能调整好状态,
新的一年加油哦!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