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编者按
前几个故事老爷爷和小指月分别介绍了发散风寒的麻黄、桂枝和紫苏,你都学会了吗?现在再介绍一个发散风寒的常用植物,那就是厨房中常用的生姜。要知道生姜有什么妙用,请看小指月的经历。
生姜篇
早行山中口含姜
虽然竹篱茅舍里很多时候对于慢性病都是开张汤方叫病人到镇上去抓药。但如果有些山村里的人急着要用到一些药草,老先生要么自己柜子里就备有,要么就自己到四处去采药。
这不,一大清早,爷孙俩人已经翻越了好几座山,原来他们今天早上是去采药。不知道怎么回事,小指月以前都是赶在爷爷前面,今天怎么打不起精神,反而落后了。
爷爷关切地问,小指月,往日活蹦乱跳的小指月,今天都到哪里去了?小指月郁闷地说,爷爷,怎么今天走起山路来,有点头晕,老想打喷嚏?爷爷在前面停下脚步说,早上出来时,叫你含片生姜,你含了没有啊?小指月摇了摇头说,那么辣,我含几次就不想含了。
老爷爷笑笑说,你这是自找苦吃,早行山路,这大清早,水湿雾气很重,甚至还有山岚瘴气,生姜能够辟恶气,通神明,你不含片在口,怎么能打起精神,把寒气赶出去呢?
说完爷爷好像变魔术一样,从袋子里拿出两片生姜,丢给小指月说,快嚼上,再不嚼上,活蹦乱跳的小指月就会变成病猫了。
小指月接过手后,丢到嘴里,他不太喜欢这股辛辣的味道,但没办法,清晨雾露雨湿大,山岚瘴气重,太阳又还没有完全出来,最容易被风冷所伤,所以在山中早行的采药人,都会带上生姜防身。
《本草纲目》上说,早行山中,宜含姜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即山岚瘴气。这句话可是一辈子的经验之谈。李时珍是什么人呢?他可是最地道的采药人,而且还编写了《本草纲目》这本医学巨著,所以《新三字经》上说,李时珍,编本草,徐霞客,探险奥。
一个经常与大山打交道的人,其实就是要跟山里的寒湿雾气,以及山岚瘴气打交道。你如果不知道一些防身之道,结果跑一趟山回来,就有可能感冒拉肚子,甚至头身困重。所以很多在山居的人,不明不白就得了风湿痹症。其实这都是长期与山中风冷打交道,但又不懂得用一些温通血脉,发散风寒的药物来调理身体造成的。
随着那辛辣的山姜味走窜上周身去,刚才像泄了气的皮球样的小指月,仿佛一下子充满了气一样,又蹦跶蹦跶地跳到爷爷前面去了。当然还有小指月欢快的《采药歌》歌声回荡在青山绿水间,歌曰:
草木中空善于治风,
叶根有毛治血之宗。
叶杆生刺祛瘀消肿,
叶里藏浆可以拔脓。
多梗白花寒性相同,
红花圆梗性属温通。
气味芳香行气止痛,
气味辛辣治寄蛇虫。
对枝对叶跌打之用,
上山采药有所适用。
......
又歌曰:
笑纳淮山草木香,
聆听神曲寺中扬。
朱砂点破阳春路,
琥珀回穿半夏乡。
举目红花烧峭壁,
低眉白菊卧篱墙。
使君远志当归汉,
玉竹依然熟地藏。
......
水火伤,用生姜
爷孙俩采药回来时,太阳都出来了,大地一片温暖,山岚雾气都渐渐散开。小指月习惯性地架起火炉子,煮起水来。原来爷爷有个习惯,每天都会喝上一两杯热茶,但从不喝多。
爷爷说,少量饮茶,可以健胃消食,但大量饮茶,却会伤到脾胃,好东西也不可贪多。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
只见爷爷边呷着一杯热茶,边唱起一首《不知足》诗来:
终日奔波只为饥,
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具足,
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
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
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拴了骡和马,
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
又要朝中挂紫衣。
若要世人心里足,
除是南柯一梦西。
爷爷唱得入神,小指月也听得入神,他正在想爷爷唱这诗是什么意思。结果一不留神,就打翻了他手中的那一小壶热水,小手指马上被烫得红通通。
哎呀,好痛!本能的反应,小指月一边跳着,一边用手去吹,爷爷转过头来望向小指月,知道这顽皮的小家伙又把手烫到了。
爷爷说,水火伤,怎么办?小指月边跳边叫说,用生姜,效果良。爷爷接着说,那你还等着干什么呢?
小指月马上跑到厨房里拿来一大块生姜,丢到石臼里,用那只没有被水烫到的手,快速地把生姜捣成泥,然后把这些姜泥敷在烫红了的小手上。然后就感到一下子伤痛减轻了,缓了一口气说,舒服了点,还好有生姜。
第二天就完全不痛了,再过几天,连伤疤都没留下。这种小招法,让小指月切身体会,非常深刻。所以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上水火伤,用生姜,并把这件事情也记录下来了。因为爷爷曾跟他说,一个医生,不知疾苦,无以为医,要以病苦为医药。在病苦之中,你才能够真正有切肤之痛,然后发勇猛心,去精进医术,迅速处理苦难。所以每一个好的经验,都值得记下来,而且应该记下来。
历代圣贤们都是这样发心的,他们不为自己,只为好的药方智慧能够代代相承,救人于疾苦烦恼之中。一个医家,要医术不断上进,一方面要善于阅读古籍,养成每日必有一得的精神,另一方面要善于有临床实证的精神,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去验证药物的疗效,把这些经验记录下来。
生姜解半夏毒
小指月翻阅古籍,发现关于生姜的功用有四:
一曰,制半夏,有解毒之功。
二曰,佐大枣,有厚肠之说。
三曰,温经散表邪之风。
四曰,益气止胃翻之呕。
他就在想,姜枣可以调和肠胃,调和中焦脾,有助于生化气血,这个我知道。姜可以温经散表邪之风,我也切身体会过,早上被风寒山岚邪气一吹,头身困重,流清鼻涕,马上嚼上一片生姜就好了。关于姜制半夏有解毒之功,这可怎解?于是小指月便去问爷爷。
爷爷又露出了神秘的微笑,转身走到竹篱茅舍外面。那里正长着一片半夏,爷爷采了一片半夏叶子拿进茅舍里面来,跟小指月说,“指月啊,这是什么啊?”小指月当然知道“知道了,那是半夏,外面到处都是。”爷爷又跟小指月说,你尝过半夏没有啊?小指月摇摇头。
爷爷把这一小片的半夏叶子,又摘出像米粒那么大的一小点,放到小指月手中,示意他尝一尝。小指月看爷爷那么小气,便说,外面那么多半夏,你就给我这点尝,都不够我塞牙缝!
爷爷想笑又没笑,说“等你牙缝塞满了,还想要,我再给你。”于是小指月想都没想,就把那太不值一提的一丁点半夏叶片,丢到嘴里嚼了起来,一吞下喉咙,指月那表情就有点傻了。
他着急地说,爷爷,我中毒了,我的喉咙怎么想刀割剑刺那样呢?爷爷假装不知道,问他,那么一丁点都不够塞牙缝,还要不要啊?小指月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要再说话,却说不出来了,啊,啊,又不知道怎么表达。
他想什么能解半夏毒呢?刚才不是读到生姜制半夏,生姜能解半夏毒之功吗?
没等爷爷动手,他立刻冲进厨房,不管三七二十一,连姜带皮就往嘴里丢,大嚼了起来,慢慢咽下去。然后就感到从口腔咽喉到胃流下一条热辣辣的烧烁感,随后那种针扎样的刺激喉咙之感就消失了。他这才缓过气来,能够讲话了。
他第一句话就是,我明白了药书上说生半夏要用姜制,如果直接服用就容易戟喉的道理,以前不知道什么是戟喉,那是没有尝过梨子的味道,这次又吃了一次苦头,原来戟喉就像是矛戟针刺一样扎喉痛啊!这种东西千万不要乱尝,到时候声音说不出来就麻烦了。
这时爷爷在旁边翻开宋代洪迈《夷坚志》,找到那一则关于生姜治病的故事。然后讲给小指月听。
原来有个叫杨立的人,咽喉红肿生疮,话都说不了,溃破后还有脓血,一大群医生都束手无策。有个叫杨吉老的医生,问了杨立平时的饮食习惯。原来这杨立平时喜欢吃鹧鸪,杨吉老马上嘱咐说,先服用生姜一斤,然后再用药。按照常规的道理,咽喉都红肿热痛,溃破流脓,再吃生姜不是火上浇油吗?
但大家都知道杨吉老医术高明,绝不会轻易戏言。于是杨立就先拿几片生姜来嚼服,发现尝几片后并没有疼痛,反而越吃咽喉越舒服。吃到半斤的时候,疼痛就消失了,吃完一斤,只是感到有些辛辣,但是咽喉流脓血消失了,也能讲话了,病也随着好了。
这杨立不解地向杨吉老问,为何我的病,诸医束手单用生姜得以救治?杨吉老笑笑说,你以后要少吃鹧鸪了,鹧鸪喜欢吃半夏,你喜欢吃鹧鸪,这样半夏之毒转入咽喉,而得喉壅,生姜专攻半夏之毒,故能姜到病除。
大家听后豁然开朗,如非辨证仔细,哪里会知道原来这是慢性半夏累积中毒所致,乃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造就的。所以不能见病知源,就没法根治疾病。
小指月听后,大叫妙哉,这生姜能解半夏毒,得赶紧记入本子中。
生姜童便醒跌仆
“生姜不是平常之药,用得好可以急救。天底下不是因为用稀有神奇的药来治疗大病急病,稀疏平常的药用到极致,也可以化平常为神奇。”小指月在反复思索爷爷这句话。
这天爷爷带小指月下山到镇上去赶集。小指月的心像小鸟一样,飘飞了起来,边跑边跳,一会儿踩踩路边花草,一会儿看看树上小鸟。想起闹市里的冰糖葫芦,指月的口水就禁不住掉下来。爷爷在指月头上用烟斗敲了一下,说,还不赶快走,看什么看,有哪样东西是你的。小指月没有听懂爷爷这句话,是啊,百年过后,这身体都不再是自己的,又有什么好贪恋的呢?
一到集市上,人来人往,热热闹闹,既有卖瓜果的小贩,又有吆喝着冰糖葫芦的大叔,旁边还有玩杂技的卖艺人,甚至还有卖面条的大婶。
小指月一边拿着爷爷刚买给他的冰糖葫芦,一边说要多看会儿杂技表演,什么胸口碎大石,咽喉顶红枪,这些在小娃子眼中都是神奇得不能再神奇的事。当然还有后空翻,以及双手倒立,蜻蜓走路等,表演非常精彩,周围传来阵阵的喝彩声。
谁知有一个练后空翻的小伙子一不留神,背部着地,一个跌仆,居然晕死过去了,场中马上乱成一团。有人喊救命,有人喊医生。表演杂技的老板也慌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他估计这些杂耍不知练了多少年,今天怎么这么倒霉会出事呢?
小指月在旁边也愣住了。他发现,怎么爷爷不见了,他四处一望,刚要喊爷爷,发现爷爷正在卖面条的大婶那里捣着什么东西,小指月马上跑过去。爷爷拿一个装面条的碗丢给指月说,快,拉一泡尿下来,越快越好!
小指月不知道爷爷要干什么,但爷爷说的,指月马上照办。尿拉好的时候,爷爷把捣碎了的东西放到里面去,小指月一看原来是生姜,然后看到爷爷用手指一搅,那姜汁跟童便便混在一起。
然后老先生三步并作两步走,就往那晕死的小伙子那边走去。别人还没反应过来,老先生就把姜汁往这小伙子往这小伙子嘴里灌。虽然有大部分流了出来,淌湿了衣服,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灌了进去。
老先生说,灌下去就有救了。果然一灌完,这小伙子呛咳了几下,然后醒了过来,喘了几口气,煞白的脸才慢慢转红晕。周围的人包括杂技的老板都还没明白怎么回事,这小伙子就没事了。
大家在周围都鼓起掌来,他们都想留老先生好好答谢。甚至有人认出来,他们爷孙俩就是竹篱茅舍的医生。但老先生拉着小指月的手,说,还有急事要办,便飘然离去。因为老先生不喜欢热闹,他好清静。
在竹篱茅舍里头,爷孙俩又坐在那里看书,好像对刚才那一幕完全不以为意,就像家常便饭一样,过后就不管了。这时小指月已经拿出本子来,在抄录爷爷给他翻到的一段古籍:
《广心法附余》曰: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便降火也。
抄完后,小指月便问爷爷说,如果在路上不能及时找到生姜怎么办呢?爷爷笑着跟指月说,不要惊慌,单味童便就能治跌打闷伤,而且用童便的诀窍要趁热往伤者嘴里灌。不省人事的要多灌些,那样重伤的可以醒过来,轻伤的也能够逐瘀血下行,理顺气机,使身体快速恢复。
说完,爷爷又从用竹编制的书橱里,抽出一本《外科心法》。翻到一页早已经折好一个小角那里,小指月接过来,看了一遍就喊道,妙哉!妙哉!他就像禾苗吸甘霖露雨一样,赶紧用笔把《外科心法》这段文字抄录下来:
“大凡损伤,不问壮弱,及有无瘀血停积,俱宜服热童便,以酒佐之,推陈致新,其功甚大。若胁胀,或作痛,或发热烦躁,口干喜冷,唯饮热童便一瓯,胜服他药。他药虽亦可取效,但有无瘀血,恐不能尽识,反致误人。唯童便不动脏腑,不伤气血,万无一失。”
止呕圣药姜汁
山脚下,有一对养羊的夫妇。他们有个儿子不务正业,吃喝玩乐,还去赌博,本来家产就不大,都让他输得快倾家荡产了。周围乡里邻居,以及镇上有威望的老人都来劝这小伙子,回头是岸,重新做人,但这小伙子照样我行我素,越陷越深。
有一次这小伙子跟猪朋狗友在镇上喝完酒后,又吃了一些生冷瓜果,然后就一路呕吐。回到家里,又大泻了几场,整个人就像脱水的瓜苗一样蔫下去了。几天都吃不下饭,而且稍微一点汤水都呕吐下来。小伙子的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俩人便到半山腰竹篱茅舍找老先生,老先生跟小指月被请到山脚下来,为这小伙子治病。老先生一看就明白,跟小指月说,生冷瓜果,酒食所伤,呕吐不止,用什么呢?小指月说,用止呕圣药!老先生点点头说,姜汁止呕效最奇!
于是叫这老夫妇捣烂一块生姜,挤出点汁来,然后再从药蒌里拿出点藿香正气散,把这姜汁拌在里面,给这小伙子吃下去。
小伙子刚刚吃完后,那种想呕的感觉就消失了。而且慢慢觉得肠子有团热气在动,胃口起来了,便索要粥水喝。家里早就给他煮好了老先生提前交代的山药粥,用这来养胃。这药粥一喝完,居然不吐了,这可是三天以来第一次吃东西不吐。
一旦不吐,体力就很快恢复了。夫妇俩千恩万谢,小伙子也觉得自己好像是在鬼门关里走了一回,不知道怎么报答老先生。
这时老先生正准备拄着竹杖要走,小伙子反应还算敏捷,对老先生说,你鞋带松了没系好!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看来我真的老了,两只手发抖,眼睛发花,蝇头小字现在也看不清了。偶尔读读古籍,没有放大镜都不行。现在鞋带松了,腰板也硬了要弯下去都不容易,你能否帮我把鞋带系好。
这小伙子高高兴兴地助了老先生一臂之力。老先生慈祥地说道,谢谢你,年轻真好,眼明手快,你瞧瞧,人老了行将入木,一天比一天衰弱。小伙子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要把你人生该干的事业干好,等到像老头子这样眼花手抖了,就啥事也别想干了。
小伙子听完,心中一个颤栗,像是被雷电击了一下。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老先生跟小指月转过头就离开了。
奇怪的是从那天起,这小伙子再也没有花天酒地,陪猪朋狗友去浪荡赌博了。他陪伴在父母身边,帮忙牧羊种地,很快把赌债还清,并且娶上媳妇过上幸福的生活。
小指月在路上不解地问,爷爷,你手没有抖过啊,你眼睛没有花过啊,你每天看的书比我还多,看的字比我的还小,你从来都没有用过放大镜,系鞋带是轻而易举的事,你天天都练太极,身子骨好着呢,怎么在那家里尽说谎话,是骗小孩吗?爷爷不是说,人不能说谎话吗?
老爷爷又拿旱烟袋往指月头上一敲说,假到真时真亦假,真到假时假亦真,真真假假谁能说得清呢?你以后长大了都会明白的。做什么事情不要看到表面的语言,要看到背后的用心。
老禅师的延寿姜
男子不可百无无姜。《论语》中孔子说,不撤姜食不多食。姜不仅是食疗之品,用得好更可以做延年之方。特别是处于山中,或者常年处于阴冷环境下,身体有寒湿为患,姜无异于延寿良药。
这天指月跟着老爷爷路过一禅寺,这禅寺在一片翠竹的包绕下,与世隔绝,群山回环,绿水流淌,小指月身在其中,就明显感到这青山绿水,不似人间。
突然听到一阵蝉鸣、鸟叫声,这才感到自己不是在梦中,真是: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爷孙俩拾阶而上,这古老的石头缝上长满了青苔,远远就传来梵音还有阵阵木鱼声。路边偶尔还有山羊走过,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这陌生的来客。
小指月更是好奇,便问起爷爷说,在别的地方采药,见到山羊,山羊就跑,怎么在这山里头,山羊见人都没有吓着要走呢?
爷爷笑着说,这是佛门清修之地,这周围方圆十里都没有猎户进来,所以这里头的鸟不怕人,连山羊都对人有好感。
小指月第一次听到佛门清修之地,居然可以让小动物不怕人。小指月真想上前去摸摸那只山羊,但看到爷爷已经快要走到寺庙山门去了,赶紧跟上去。
小指月一跑上去,刚好有一个老禅师出门来。还没完全照面,就听到老禅师洪亮的声音说,远来贵客,恕老衲有失远迎,哈哈!
老先生双手合十,弯腰做了个礼说,有劳尊者,打扰长老清修了。小指月就插了一句话说,老和尚,你怎么知道我们来呢?老先生对指月说,不得无礼,这是禅门尊者。只听那老禅师笑笑说,你们人虽没到,但药气已经先到。没有什么尊长跟凡夫之分,拜老郎中所赐,老夫多年风湿痹症,如今一去不复回。
小指月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老爷爷曾经给这大师傅治过风湿,不知道爷爷用什么药呢?只听得老先生说,出家人四大皆空,区区风湿,何足挂齿!
老禅师哈哈一笑说,我佛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老先生不知手下救了多少人,这才是真正出家人的胸怀!
老先生说到,身病有药医,心病唯佛法可医,这不我又要向您老取经了。老禅师又笑道,不敢不敢,老衲学识浅薄,只会打几句口头禅而已。
这时小指月看来看去,这老禅师不算怎么老,怎么左一句老衲又一句老衲的。童心大起,一有疑惑就说了出来,老师傅,你说自己是老衲,我看你像四五十岁不老啊!
确实这和尚面目慈祥,颜若童子。这时老禅师缓缓道来,我服用生姜已四十多年,故不显老耳。
原来这老禅师已有八十多岁,他早年住山参禅,因为只重视心性的开悟,而忽视身体的锻炼,所以才三四十岁,就得了严重的风湿,腿脚行走都不利,颜容也憔悴。这时他遇到了小指月的爷爷,得到一个服食生姜的方法。每天服用少量的生姜,可以暖胃助阳,祛除常年素食停留在身体里的寒湿,这样身体才日渐强壮,脾胃才更加健旺。脾主四肢,功能一加强,腿脚寒湿一散开,身体就慢慢强壮起来,脸色也转为红润,从此又了强大的身体做后盾,参禅就更加精进无碍了。难怪老禅师说,这副身子骨还是拜老郎中所赐。
随后老禅师邀请爷孙一起到寺里去参观了一遍,然后在禅房里喝茶论道。小指月只听得爷爷问道,如何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只见老禅师伸出一只手来,吹了一声口哨,从窗户外居然飞进来一只鸟,而且恰巧落在老禅师的手上。老禅师轻轻地把这只鸟握住,然后再放开来,鸟在他手上蹭了蹭,便又飞了出去。
老禅师微微一笑道,明白么?爷爷随即笑了笑,点了点头。
小指月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又不好打扰,于是自个儿就到寺院里去游玩了,到傍晚才跟爷爷一起下山回去了。
小指月不懂老禅师那个动作意味着什么,但他对老禅师信手招来鸟雀的功夫却很感兴趣。小指月便问爷爷说,为什么鸟雀在它手中呢?爷爷笑笑道,以天地为心,则鸟在其中!
......
......
生姜
辛,微温。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用于风寒表证,胃寒呕吐,风寒咳嗽。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请支持、购买正版图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中药学知识中药学总论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中药学》四气五味
《中药学》归经
《中药学》升降浮沉
《中药学》中草药的应用
《中药学》中药配伍
《中药学》中药用量
《中药学》中药服用法
中药解表药
中药清热药
中药泻下药
中药利水渗湿药
中药化湿药
中药祛风湿药
中药理气药
中药活血祛瘀药
中药止血药
中药消食药
中药驱虫药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祛寒药
中药开窍药
中药平肝息风药
中药安神药
中药补虚药
中药收敛药
中药其它药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中药的含义
中药的品种
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分类
中药的产地
中药的采集
中药的性能
五味 四气 升降浮沉
补泻 归经 毒性
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的服用法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前言
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
中药炮制的意义和目的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味功能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加热和用水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的工具
中药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药物的贮存
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
中药炮制:修制法
中药炮制:切制法
中药炮制:水制法
中药炮制:火制法
中药炮制:水火共制法
中药炮制:其他制法
中医传统治法解表法 涌吐法 泻下法 和解法
祛风法 祛暑法 祛湿法 润燥法
理气法 理血法 祛痰法 驱虫法
固涩法 补益法 治痈疡法 消导化积法
开窍通关法 表里双解法 温里回阳法
清热泻火法 重镇安神法 平息内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