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湿浊重,无论男女,这个方法,祛湿补阳

今年夏季比较反常,雨水不断,身边很多体弱阳虚的朋友,还会感觉冷,尤其前几天的台风天,都感到一股寒气朝着身体扑来,而现在又是暑热交加,我们身体在不断适应着湿热和寒湿,渐渐地都吃不消了。

湿气在头部,则会油头满面;湿气在身上,则会湿疹、痘痘、黏腻的汗液、疲惫感挥之不去;湿气在私处,则会黏腻、异味。

很多人到了夏天都会开玩笑说,热得连内裤都湿了,汗湿还在其次,关键很多朋友都有无法言明的尴尬,私处瘙痒、有腥味臭味,内裤上有时还会有带血、发黄发绿的白带,这一切都和湿气脱不了关系。

祛湿补阳三部曲,学会安保下半年安康

三伏晒日

现在正是三伏最热的时段,具备了三伏天高温、高湿的特点,人体很容易积累大量湿气,古人讲究在三伏天晒背祛暑湿。

晒背,就是古人所说的“天灸”,人的后背有两条大经络,督脉和膀胱经,督脉总管一身阳气,膀胱经能够抵御外泄,排毒,趁着天地间阳气正足,给身体注入足够的阳气,在祛湿的同时还能补阳。

道家晒太阳讲究一个功法:左手向上,接天气,右手向下,接地气,两脚分开,呈站桩姿势。

按照古人的晒法,建议巳(9-11)午(11-13)未(13-15)三个时段。刚开始晒的初练者,在以上三个时间段哪个都可以,每次晒3~5分钟为一组,不要贪图多吸收阳气晒太久,身体没有适应前容易中暑。

伏天晒太阳须知:

出汗后,可以用毛巾把汗擦掉,但不能立马洗澡或吹空调,否则此时毛孔打开,寒湿再度进入,效果也大大减弱;

晒太阳也是养神的时候,心里就不要想烂七八糟的杂事、烦心事,抛下烦恼,把心收回来,守住自己的神识,刚开始晒的时候会大汗淋漓,久晒后丹田如火,如果能静下丹田之火,体内的寒湿会温热自化,是个很好地祛湿补阳的方法。

晒完太阳后,分享一个女性应对带下湿浊重,异味重的方法,重视带脉,在我们腰的一周,就像裤腰带一样,带脉有管束诸脉的作用,如果带脉无力,那么所有经脉中的阴液下渗,就会让我们觉得私处黏腻不堪。

有这方面困扰的女性朋友,每晚睡前抓带脉,站直后,双手抓腰部两侧的揉揉,一抓一松,下。长期坚持,不光带下问题正常了,也能跟腰部的揉揉说拜拜,这个动作孕妇和经期不要做。

三伏饮食

这时候,气温高,容易滋生细菌,加上很多人天热贪凉,都爱吃冰的,肠胃都很脆弱,所以饮食方面推荐清淡为主,上了年纪口味重的,也尽量少食肥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能吃一些清热利湿、益气养阴的食物,比如莲子、百合、冬瓜、绿豆就更好了。

苦瓜,味道苦,很多人都不喜欢,但夏季吃苦瓜好处非常多,增进食欲,清热解毒,还能养血滋肝,很多脂肪厚赘肉多的朋友,多吃点苦瓜对身材也有好处,清炒、煲汤或是晒干泡茶,总有一种能被接受。

鸭肉,无肉不欢,那就吃鸭吧,鸭子属于水禽,性寒凉,滋阴养胃,夏天吃也不容易上火,而且高蛋白低脂肪,吃着也不像猪肉那么肥腻,可以说是在三伏期间最合适的肉类了。

薏米,天气湿热,湿气过重,可以煮点薏米水喝,清热健脾,还能排排体内湿气。

莲子,新鲜的莲蓬刚采摘下来,粒大饱满,味道鲜嫩,清热去火,在这个燥热的夏季吃感觉能把体内的火都化掉,之前口腔溃疡,恰好买了几天的莲蓬没吃,吃完没过两天,感觉堵在心口的一团火就消失了,溃疡也不痛了。自古以来,莲子都有莲参的美称,无论生吃还是炖汤做甜品,都是一道美味。

如果没有新鲜的莲子可吃,也可以吃点这个芡实莲子粉,根据大众口味调和配比,里面有芡实、莲子、白扁豆、山药、小米、燕麦米、红枣、葡萄干、花生和红糖。

夏季湿气重也不用担心,里面的芡实,常被大家称为鸡头米,生活在池沼湖中,江南水乡常吃的芡实糕就是用它做的,我们这个莲子粉中另一味主料,就是这个营养丰富的芡实。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正适合暑热天吃。

这些食材经过陶瓷破壁,粉质细腻,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牙都不是很好,像硬硬的芡实莲子白扁豆,咬不动,像我家中的老人,一直都很喜欢这个粉粉,用开水冲泡之后,直接喝,或是搅成糊糊状,也不费牙,还容易被吸收。

一碗喝下去,当晚餐也很适合,营养丰富,还不会增加脾胃负担,里面的食材都是滋养脾胃的,老人孩子都能吃,添加了红糖调味,甜味不高,喜欢吃甜可以自己再加点蜂蜜。

现在孩子贪凉,体内湿气也渐渐多起来,平时多注意饮食上给孩子吃些健脾祛湿的,脾胃和身体会舒服很多。

三伏静心

此时气温高,湿气重,闷热的桑拿天,古人讲究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阻遏气机。胸中气机不展,人就容易心生烦意。千万别小看心情对人的影响,针对三伏酷热和湿重的特点,可以焚香点艾。

艾草为纯阳之物,《本草从新》中讲道:“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点艾时,吸入进体内的艾草味道,同样可以畅通气血,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而且艾草散发的味道是蚊虫不喜欢的,还有驱虫的效果。

在古代,夏季人们都有佩戴香囊的习惯,天气越热,散发的香气越浓,常常佩戴可以静心,养脾,《颜氏香史序》言:“五脏惟脾喜香,以养鼻观、通神明而去尤疾焉”。

很多人都因为体内湿气重,导致这疼那痛,家里老人常常有疼痛的部位一个是后腰、一个是肩颈,再一个是膝盖。这三处都是特别容易积寒湿的地方,用我家老人的话讲,就是身上一痛,就全身不得劲,心烦气躁的,听人大声说话都烦。倘若如在这种情况下,心是不可能静下来的。

中老年想要静心,先得把疼痛的问题解决,我父母一直就是采取用贴敷的方式,利用艾草等,草本的温热之性,去暖痛点,所谓大热克寒,疼的地方都是寒湿淤堵的地方,艾草的热力将它化开之后,自然就不痛了。

艾草怎么都是宝,点燃熏艾,可以静心,做成敷贴还是驱寒祛湿,趁着三伏这个暑热期,艾草贴也可以贴起来了。

商城这款艾草贴,分为三个部位,腰部、膝盖和肩膀。

添加了艾叶油、冬青油、干姜等植物草本,温暖呵护,随时随地,持久贴合热敷,暖暖地很舒服,凝聚艾草之力,浓缩的膏芯,持续深层温热渗透。

亲肤无纺布材质,就贴也不闷热,粘合度高,不容易掉,符合人体工学的剪裁,不怕皱,不怕掉,离型纸设计,一撕即用。

且不说中老年,就连我们年轻人,年纪不大,关节仿佛像七老八十的,下肢酸软无力,膝盖活动不利,又疼,久坐久站,有时候疼的都睡不着,逛街上楼都如同翻山越岭一样艰难。之前早先,靠着自己年轻,对这些肌肉酸,偶尔疼根本不在意,觉得休息就好了,但拖得越久,越难熬。

这不艾草贴一到,我们先都贴了起来,伏案工作,贴!膝盖怕受风,贴!有了艾力的温护,也不用惧怕空调的贼风趁我们不备进入体内了。

三伏祛湿补阳三部曲,心情调节对健康尤为重要,莫不要忽视最后的静心养身哦,祝愿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度过接下来的日子,祛湿补阳,身体更棒。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hangchina.net/yfcs/9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