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基本概念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指人类口腔黏膜、包括牙龈、舌体、唇内、软腭等部位反复发生脓性或非脓性疼痛性溃疡。溃疡发作的频率因人而异,常见的有年发多次,隔月或每月发作,严重者此起彼伏,无间断地发作,而且逐年加重,终年不愈,甚至终身相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命名是因其顽固难治、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而得名。此外,西方医学还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复发性口疮”等病名,其实都是以让人通俗易懂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所统称。“复发性口腔溃疡”是西医的命名,祖国医学虽然对口腔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早于西医三千年,但在中医文献中没有系统的描述,所以中医将一般性口腔溃疡和复发性口腔溃疡统称为“口疮”。
二、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特征 在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卵圆形溃疡,可单发或多发,溃疡面多为黄白色,边缘较为清楚,周围有红晕及水肿,剧痛,并常伴口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只有区域性,亚洲、中东和地中海沿线国家的患病率相对较高。很大程度可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而发病年龄多见于10岁―40岁(40岁以上的患者基本上都有5年以上的病史)。无明显性别差异。我国的发病率为6%左右。该病一般不危及生命,但痛苦不堪,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发病部位的分析 人类口腔黏膜下层有着极为丰富的微血管紧贴着结缔组织和丰富的神经细胞,它们三者之间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者发生变化都将影响其它两者,并且造成三者之间很难分清楚是谁影响了谁。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之所以如此难治,是因为搞不懂他们三者到底是谁首先接到体内病理变化的传导的信息,是谁发动了这场战争?找不到元凶,自然破不了案。 对于放化疗所致的口腔糜烂,是由于高强度高频率的辐射,导致人体抵抑疾病的卫士“白细胞”急剧减少,显而易见的使人体细胞正常比率以及口腔内的菌群比率严重失调,同时免疫功能紊乱而造成黏膜下的结缔组织活动亢进,直接刺激微血管和神经细胞,致使口腔黏膜出现严重溃烂和剧烈疼痛
四、坦欣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年在我门诊治疗的反复性口腔溃疬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8~-52岁;病史0.5~3年;发作频率1~3次/月。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成人10mL次,3次/d;儿童10m次,2次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显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溃疡愈合,半年内未复发。有效:自觉症状有所缓解,溃荡数目减少,半年内偶有发作。无效:症状有所好转,但溃疬病灶本身无明显变化,或好转后仍多次发作。
2.结果
显效17例(80.95%)、有效3例(14.29%)、无效1例(4.76%)、总有效率95.24%。随访半年,复发2例,复发率9.52%。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