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系列1扁鹊传节选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见。”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大臣的势力已很强大而晋君家族的势力已很弱小。赵简子担任着大臣,独断着国家大事。赵简子生了病,五天仍不醒来,大臣们都很担忧,于是叫去了扁鹊。扁鹊进到赵简子的卧室,诊测了病情就出来了。董安于向扁鹊询问病情。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如今主君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

译文:其后扁鹊到了虢国,适逢虢太子死了。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边,向喜好方术的中庶子问道:“太子患了什么病?京城里举办攘祭要比其他的事都隆重呢?”……“他死了多长时间了?”中庶子说:“从半夜到现在。”“请转告虢君,说我是齐国勃海郡的秦越人,家住在郑国。从来没有能够见到虢君的风采,到近前侍奉过虢君。听说太子不幸死了,我能使他复活。”……“您要是认为我的话不可相信,就试一试,入宫去诊察太子,一定会听见他耳中在响,看到他的鼻翼在翕动。顺着他的两条大腿往上摸,直到阴部,会仍然是温的。”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话,吃惊得两眼昏花、不能眨动,舌头翘起、不能放下,这才把扁鹊的话带进宫中报告了虢君。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缠缘,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阑藏者生,以阴入阳支阑藏者死。凡此数事,皆五脏蹙中之时暴作也。良公取之,拙者疑殆。”扁鹊乃使弟子子阳砺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译文:虢君听了报告大吃一惊,出宫来到阙门下边迎见扁鹊……扁鹊说:“像太子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厥’。太子并没有死。”扁鹊就让弟子子阳磨好针具,用以针刺外三阳五会之穴。过了一会儿,太子苏醒了过来。扁鹊就又让另一弟子子豹运用能温入人体五分深浅的热敷之法,将八减的药剂混在一起煎熬,煎成后用来交替着热敷两胁下边,太子坐了起来。又调节了他的阴阳,只服了二十天汤药就恢复了健康,由此天下都认为扁鹊是能使死人复活的人。扁鹊说:“我并不是能使死人复活的人。这是由于他原本就会复活,我能使他恢复罢了。”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闲,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译文:扁鹊到了齐国,齐桓侯把他当作贵客来接待。扁鹊入朝拜见了齐桓侯之后,对他说道:“您有病,在皮肉之间,不治疗将会加重。”桓侯说:“寡人没病。”扁鹊出去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钱财,竟想通过治疗没病的人来谋取功利。”五天后,扁鹊又去拜见齐桓侯,说:“您有病,在血脉之中,不治疗恐怕要加重。”桓侯说:“寡人没病。”扁鹊出去后,桓侯很不高兴。五天后,扁鹊又去拜见齐桓侯,说:“您有病,在肠胃之中,不治疗将会加重。”桓侯不作答理。扁鹊出去后,桓侯更不高兴了。五天后,扁鹊又去拜见齐桓侯,望见了桓侯就退出去跑了。桓侯派人去询问其中的缘故,扁鹊说:“疾病处在皮肉之间的时候,汤药、热敷就能治愈;处在血脉之中的时候,针刺能够治愈;如果处在肠胃之中,酒剂才能够治愈;如果进入骨髓,即使是掌管生命的神也不能把它怎么样了。如今已经进入骨髓,我因此不敢请求治疗了。”五天后,桓侯身体病重,派人去叫扁鹊,扁鹊已经躲走了,桓侯终于死去了……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酰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译文:扁鹊的名声传遍了天下。到了邯郸,听说赵国人尊重妇女,就做起了妇科医生;到了洛阳,听说周王朝的人敬爱老人,就做起了老年病医生;到了咸阳,听说秦国人爱护小儿,就做起了小儿科医生:总之是随着风俗的不同而变换行医的重点。秦国的太医令李酰知道自己的医术不如扁鹊,就派人刺杀了扁鹊。至今天下研习脉学的人,都遵从的是扁鹊的学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hangchina.net/zlff/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