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秦俊伟整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进入5月,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气就是立夏,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绿阴青子迎夏忙
《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茁壮成长阶段。
《逸周书·时训解》中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写的正是立夏时节物候现象。
立夏时节,春夏相交。春天还余味未尽,夏天就要抢走风头。春天像个少年,在萌动中孕育出满世界的绿意。夏天像个青年,在成熟的绿意中结出果实。
古代有不少文人墨客为立夏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宋代诗人翁卷写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代诗人杨万里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立夏时节,草树青翠,青子满枝,鸟声凋鸣,虫鸣潮起,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插秧除草农事紧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里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时节,正是水稻栽插的关键时期,兵团各垦区水稻插秧工作陆续开展。此时,农田里随处可见种植户运苗、上苗、埋头插秧的身影。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区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此时多风,水分蒸发也快,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影响比较大。
“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锄去杂草的同时也加速了土壤养分分解,这对促进棉花、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谚有云:“春争日,夏争时。”这是说农事安排春光宝贵,夏时如金,只有把握农时,辛勤劳动,努力耕耘,才能丰衣足食。
立夏时节重养心
身静养气,气静养心。立夏时节,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人们难免感觉越来越“燥”。此时该如何养心呢?《黄帝内经》里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变化,注意养心,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悦的状态,使身体各脏腑功能保持正常,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立夏时节,要早睡早起,避免大量出汗。此时人们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喝温水,补充体液。此时也可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练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
立夏时节,阳气上升,若食用过多油腻、易上火食物,会引发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因此,饮食也是养生的重中之重。此时还是肠道传染病多发期,人们宜坚持“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宜清淡,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