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这只是一个困境反转观察标的,目前没有任何建仓的欲望;经历了两年多的去库存,公司的基本盘阿胶块市场算是稳住了,库存和价格体系已经恢复正常;但是,为期两年的放松价格管制所造成的混乱,让二三线品牌成功切入药房渠道,要想再在把它们赶走,也是很难了;
B.华创证券给了很高的预期,认为公司在22年会重回17-18年巅峰时期的70亿收入,其中阿胶块19-22年的增长路径是10亿、20亿、35亿、40亿,复方阿胶浆则维持在10亿左右,无法回到巅峰时期的20亿,但让人迷惑的是,华创又认为复方阿胶浆是未来最大的增长亮点之一;
C.事实上,这几年很多二三线品牌崛起了,但华创认为《中国药典》在20年底开始执行,将给阿胶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令无法达标的品牌重新让出市场份额,行业将重回12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后的东胶与福胶的双寡头格局;基于此,华创给了66元的目标价,对应21年31倍PE;
D.15年起,双寡头格局开始动摇,太极药业、宏济堂、同仁堂、鲁润阿胶等二三线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抢占药房渠道;由于近几年不控价,东胶和福胶的定位从毛利品变成了流量品,药房用它来引流而非赚钱,反而二三线品牌给到药房更高的毛利空间,由此站稳了脚跟;
E.在交流中,东胶的管理层认为“永远回不到”17-18年的销售巅峰了,东阿阿胶和福牌阿胶之所以能够在17-18年冲击巅峰销量,一个是当时市场环境还比较干净,两家几乎处于垄断状态,而同仁堂、宏济堂等二三线品牌的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还不足以冲击两家寡头;
F.但是,随着这两年阿胶价格一片混乱之后,二三线品牌乘虚而入,现在药房里东胶和福胶的毛利非常低,只作为引流产品,反而二三线品牌在同等零售价的基础上,给到药房更高的毛利,由此占领了不少区域性市场的中小连锁店和单体店,再要让它们退出已经很难了;
G.管理层认为,东胶预计最多可以恢复到40-50亿,福胶20亿,除非市场出现重大创新,比如东胶开始慢慢探索快消品市场,推出阿胶咖啡或奶茶,又比如福胶推出阿胶速溶粉、阿胶龟苓膏等,一旦快消品市场能够认可阿胶类产品,那么东胶和福胶还有有一个大的提升;
H.东胶的最大单品是阿胶块,它本质上是一个标准化的工业品,与市场上同质化的二三线品牌相比,东胶的阿胶块很难获得品牌溢价,毕竟大家都是用同样的原材料生产的,效用也差不多;东胶曾经想在原料端囤积驴皮来建立护城河,但最终失败了,现在依然受制于上游原料供应;
I.但在消费者心目中,东胶是有品牌号召力的,所以东胶向快消品转型是正确的思路,不断推陈出新、花样百出的快消品行业,是可以用其品牌优势来获取品牌溢价的,特别是具有社交属性的礼品领域——走家串门,如今送阿胶块等贵重物品的很少了,但送高端牛奶等快消品却正在兴起;
J.这才是最大的看点,但目前仍处于小范围试验阶段,其实公司很早就推出了桃花姬去尝试了,但效果并不理想,包括去年东胶的速溶粉、福胶的速溶颗粒在投放市场后,销量都不太理想,因为要在传统药店渠道去做创新太难了,九芝堂的驴胶补血颗粒也失败了,这种例子太多了;
K.公司以及药房的大区经理、省区经济、甚至地区经理和业务员,永远都会把目光聚焦在阿胶块上面,因为这是生存的根本;新推的速溶颗粒、速溶粉、阿胶浆、补血口服液等,都是在阿胶块安排妥当后,才会去做,这些产品单价低,营销人员自动将其划入非重点对象;
L.既然自己的人、自己的渠道推不动,再次求变,用别人的人和渠道去尝试,东胶又推出了“阿胶粉+”的全新消费场景和品牌合作计划,与太平洋咖啡合推阿胶拿铁系列,与华润三九推“阿胶珠”中药饮片,与中华老字号皮糖张创新调理脾胃的“老排长”阿胶芝麻皮糖,关键在于产品口味结合与品牌调性匹配;
M.另外,公司也加大线上投入,推出“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