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石韦
利水通淋,清肺泄热。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治石不忘养阴与益气喜好跟石头为伍的药物,它们有哪些呢?小指月说,石韦、络石藤、穿破石、石见穿......老爷爷说,这穿破石跟石见穿,它是穿行在石头下面,所以能够以它穿破开拓的个性打通瘀塞,畅行百脉,故对于血压高,输卵管不通等经脉闭塞性疾病,用它们效果好。小指月说,既然药物都能够跟石头搏斗,应该练就有一股顽石般钻劲。爷爷说,这络石藤跟石韦又不同。小指月说,有什么不同呢?老爷爷说,你看它们不比穿破石,它们是长在石面上的,所以它们还能够走肺表,比如络石藤,在食道癌方面的运用,以及石韦在肺中咳顽痰胶痰热痰里头,也运用广泛。小指月说,石韦不是像滑石那样治疗结石的吗,它通利膀胱难道也能清肺止咳?爷爷说,正如车前草,肺与膀胱相别通,肺是水之上源,膀胱是水之下游,当下游开阔上炎的热就很快被引下来,所以这石韦它不单是泻膀胱之热浊,它能够沟通肺与膀胱之气,使脏邪还腑,令得它们之间,交通更紧密,联系更发达。所以《神农本草经》上说,石韦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也就是说,对于劳伤过度,暗耗津液,炼液成沙石,小便闭塞难通,身体热势蒸蒸的人来说,用石韦上清金降热,下利水开闭,这样热随水去,则不反溢。故《本草逢原》中讲,石韦能助肺肾金水之精气,使上下相交,水精上濡,则上窍外窍皆通,肺气下化,则水道行,而小便利矣。小指月说,爷爷,治结石在《圣惠方》里头讲石韦配滑石,就是最佳治石搭档,用于石淋,而《古今验录》也记载这个方子,叫做石韦散,就是用石韦配滑石,打粉,用米汤或蜂蜜冲服。为什么要用蜂蜜呢?老爷爷说,问得好,利尿通淋的治石之药大都容易伤阴,所以用猪苓汤里头有滑石、茯苓、猪苓、泽泻,一派通利之品,必加一味阿胶,可以利水之余,养养阴分,也可以防止石头在排利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小指月说,还有这种说法?老爷爷说,当然了,你看排一次大便,有人肠燥干结,使劲用力摩擦大,佷容易被撑得肛裂出血,你如果饮些蜂蜜,滋润肺肠脏腑,这大便就非常润通,如同泥鳅在手,一用力就滑利出去,想留都留不住。小指月说,爷爷的意思是用些养其真的滋润之品,除了防止利水伤阴外,还可以让结石这些病例产物更快速地滑出体外?老爷爷点点头说,你看车子以及各类机器,它们在运转过程中轮轴容易摩擦,如果你不点些润滑油,它们就磨损得快,容易坏,所以别小看润滑油就那么一点点,它在机器安全顺畅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瞧的。小指月说,所以猪苓汤里用阿胶用得不多,石韦散里用蜂蜜冲服也用不多。老爷爷说,你看你的钥匙洞生锈涩滞了,你点点油去就行,不需要整瓶整瓶地点,只要有润滑之意到那里,这钥匙洞就非常滑利,非常顺手。小指月说,我终于明白在利尿药里头,为何要加点养阴之品,而且这养阴之品的剂量该加多少。可还有一个复方石韦片,有点不解,为何治疗各类结石尿道炎、膀胱炎,在用石韦、苦参或瞿麦之品时,要加点黄芪呢?老爷爷说,这正是用药独到的心传所在。小指月说,都巴不得结石往下排,为何还要用黄芪往上提?老爷爷说,很多慢性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甚至结石,你去摸他们脉象,大都有不同程度的虚陷,正因为脉势虚陷,中气不足,所以各类消炎药抗生素才屡用乏效,而且用大量清热解毒之品时,还会使脉势更下陷,炎症更难除。小指月说,难怪有些病人用了不少消炎解毒药,炎症毒热,依然我行我素,分毫无损,反而更加横行无忌。老爷爷说,当身体正气不足时,再好的兵器药物都是摆设,只有兵强马壮,武器在手,才能发挥到最佳效果,你如果一派脉势虚陷,整个人都像瘪了气的皮球一样,自己气血都鼓荡不动,凭什么力量去运化药物呢?所以这叫正虚不运药,这时即使用利尿通淋之品,你都要适当照顾一下脉势,把正气扶起来,让正气充足才有力把邪气排下去。正如让马儿吃够草才能跑,让脏腑吃饱才能有力排邪。你再想想,如果一人连拉尿都尿无力,你叫他凭什么来把石头喷出去。所以《黄帝内经》讲中气不足,溲尿就会出问题。故而通过小便有力无力,以及脉势力量大小,你就可以辨明他身体虚多虚少,这时就需要适当用些补虚益中气之品,只有中气充足,四维气血才会流动顺畅起来。只有中气充足,身体的积滞才更容易推荡出去。
中药的煎煮,影响到中药的药效,正确的煎煮方法能发挥中药最大的药效,而错误的煎煮方法则会大大损失中药药效,导致疗效降低,那么,中药怎么熬? 一、容器的选择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二、预处理 第一步:“看”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如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其次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法处理。 第二步:“泡”将药店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水浸泡20~30min,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忌用反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 2、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10~15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葫底的危险。 5、煎煮次数: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药成分。煎煮后及时滤出煎液,并将每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 四、特殊处理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会将需特殊处理的中药一起和群药同煎,这样操作是很不妥当的。 1、先煎:就是延长煎煮中药的时间,使药物中难溶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将需先煎的药物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10~20min后,再与浸泡过的其他中药合并煎煮。这些中药有:一动物的骨甲类如鳖甲、龟板等;二矿物类如生石膏等;③有些毒性中药如生川乌、生草乌等,先煎1-2h可大大降低毒性。 2、后下:就是缩短煎煮中药的时间,减少因长时间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规操作是:待其他群药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min后,再加入需后下的中药煎煮5-10min即可。这些中药有:一气味芳香类中药如砂仁等;二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钩藤、番泻叶等。 3、包煎:就是将中药装入棉布袋中与其他群药共煎。这些中药有:一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等,防止煎煮时葫锅底;二富含绒毛的中药材如旋覆花、枇杷叶等,防止脱落的绒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将胶类中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或清水中加热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或葫锅底,如阿胶、鹿角胶等。
5、另煎:就是将贵重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等用适宜的容器单独煎煮取汁后,药渣并入其他群药共煎,目的是减少群煎时其他药渣对贵重药材有效成分的吸附。 总之,临床中医师只有在开具处方后叮嘱患者严格按照中药煎煮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提高汤剂的疗效,使中药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好地作用。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是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是为不孝!
中医讲人的五脏六腑都是有他的工作时间的,对应着12个时辰:23:00—1:00即子时,是胆工作;1:00—3:00即丑时,是肝工作;3:00—5:00即寅时,是肺工作;5:00—7:00即卯时,是大肠工作;7:00--9:00即辰时,是胃工作;9:00--11:00即巳时,是脾工作;11:00—13:00即午时,是心工作;13:00--15:00即未时,是小肠工作;15:00--17:00即申时,是膀胱工作;17:00--19:00即酉时,是肾工作;19:00--21:00即戌时,是心包经工作;21:00--23:00即亥时,是三焦工作;三焦指的是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服用中药的时候按照这个脏腑的工作时间去服药,效果是最好的,比如肾脏疾病肾结石肾炎在酉时服用即17:00--19:00之间。肝脏疾病则是在睡前服用。丑时是肝脏工作的时间如果这个时间身体不处于睡眠状态服再多在好的药也收效甚微。相反这个时间不睡觉的人,肝脏的疾病发生率会高很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