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与营养
饮食也因人而异,为您揭开食物奥秘!有一种痛,叫口腔溃疡。
喝水痛,吃东西痛,就连呼吸都痛。
有人形容:
那种感觉就像“嘴里嚼玻璃渣”,
喝水吃饭都像“上刑”。
据相关调查发现:口腔溃疡在普通人群发病率约为10%~25%。但是在一些特定人群中,患病率可高达50%,女性高于男性,10~30岁的年轻人易发。它无明确的季节流行性,相对来说,春秋换季、气温骤然变化的时候易发。
虽然至今仍不能完全明确口腔溃疡的确切病因,但专家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疫、遗传和环境可能是口腔溃疡发病的“三联因素”,即遗传背景与适当的环境因素(包括精神神经体质、心理行为状态、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等)可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出现口腔溃疡特征性病损。
也有人提出“二联因素”论,即外源性因素(病毒和细菌)和内源性诱导因素(激素的变化、精神心理因素、营养缺乏、系统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紊乱)相互作用而致病。
大多数医生认为,口腔溃疡与以下因素有关:
1、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
患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口腔溃疡,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致病。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有关。
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溃疡。
2、内分泌变化
有些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经期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量下降有关。有些女性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用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下月行经时依然如故地出现,疼痛难忍,与此同时,还常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和大便干结等令人烦恼的症状。
临床研究发现,月经期出现口腔溃疡主要是由于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孕酮等)的水平降低所致。
3、精神因素
有的患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病,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遗传因素
口腔溃疡有可能存在遗传性。据数据显示,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5、其他因素
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叶酸、维生素B12以及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
6、食物不耐受
如果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未愈,非常有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
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YORK营养学实验室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对个怀疑有食物不耐受的英国人进行了调查研究,有44%的人出现慢性腹泻、腹痛、溃疡、消化不良。其中溃疡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口腔溃疡。
另外,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发表的《40例口腔溃疡患者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一文中的数据如下:40例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
忌食阳性食物后,口腔溃疡临床症状多数得到了明显改善或消失:患者症状在1个月内明显改善者占45%,症状有所改善者占47.5%,无效占7.5%,总有效率92.5%。这也有力测定了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口腔溃疡疗效的重要意义。
做食物不耐受检测,找到不耐受食物后,只需忌食阳性食物,科学调整饮食结构,最快30天就有效改善口腔溃疡。
版权声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