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联合大讲堂
-认识风湿病
长期以来,
人们把风湿病误认为就是简单的“东痛西痛,拍打或抓捏后皮肤发黑”,其实这些仅是中医上的“风”和“湿”,是一种症状。
反复口腔溃疡、口干眼干、银屑病、严重的痤疮、冻疮及面部皮疹、雷诺现象、结节性红斑,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关节肿痛,贫血、白细胞或/和血小板减少,反复习惯性流产或死胎、顽固性不孕,不明原因的头痛、癫痫发作等,面对这些疾病你会想到要去哪个科就诊呢?我想大多数人应该不会想到要去风湿免疫科吧。
为提高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减少风湿病的误诊、漏诊率;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致残率,提高治愈率。4月20医院在科教楼阶梯教室举办“第二届医患大讲堂—认识风湿病”专题讲座。由门诊办蒋顺仙护士长主持,院部领导、特邀嘉宾、病友代表等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丁国强院长首先发表讲话。“现代风湿病学研究的范围广、病因病种多、发病率高、病变可以累及身体任何部位和器官、致残率高、但知晓率低。很多时候,症状已经出现了,患者要么未重视,要么东看西看,长时间看不到专科,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联合大讲堂这个良好平台,可以更好的普及知识,提高认识,从而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误区,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工商学院程路老师也是风湿病的患者之一,作为特邀嘉宾也作为病友代表,他为大家讲述了他的就医体验。“很多的人对风湿病有很多误区,面对风湿病也有很多偏方、谣言。因此,有一部人走进了误区、听信了谣言,不但没治好病还浪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面对疾病,请大家一定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为了使大家更直观的了解风湿病,金华市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学会委员、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许彩青以“看图识病”的方式为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教大家怎样认识风湿病。许医生将复杂的病情化成一张张生动的图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患者一眼就能记住特点,抓住重点,使大家再次遇到风湿病就能做到“一眼识别”。风湿科新生代力量斯璐露医生也就《风湿病实验室检测的意义》为题,将风湿病的相关检测数据为大家作了详细讲解。
另外,此次讲座会前还免费为绝经期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做骨密度测定,筛查骨质疏松,受到了广大病友们的欢迎。
几乎所有的风湿病都会影响到肌肉骨骼系统。早期主要表现为骨代谢异常,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且常常被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所掩盖,实验室检查以骨转换标志物改变为主。随着病程延长和疾病进展逐渐出现骨流失,晚期表现为全身弥漫性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美国风湿病学会对关节炎和风湿性疾病的命名和分类》早已将骨质疏松包括其中,因此风湿病相关骨质疏松并不少见。“曾经有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疼痛,自述曾经因为咳嗽导致多根肋骨骨折,我给她测骨密度T值达到了负6.0,(负值达到2.5以上诊断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程度已经属于特别严重了,因此特别容易发生骨折。”许彩青在提到骨质疏松时这样讲到。
风湿病表现:
风湿病包括十大类接近两百个疾病,所以表现也多种多样,基本身体上各种不舒服都包括了。
疼痛:
这是最常见的表现,包括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肌肉疼痛,常常早上起床或休息后加重,还伴有四肢僵硬、不灵活;
皮肤表现:
在风湿病中也很常见,像久治不愈的皮疹、口腔外阴溃疡、面部红斑,手、足肢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变白、变紫;
其他多种表现:
不明原因的口干、眼干,肌无力,胸腔、腹腔、心包腔同时积液,长期反复发热,多次流产、大量脱发等。
凡是出现以上表现,要警惕患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可能,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
各种偏方信不得
很多风湿病起病于壮年,且病因不明,迁延不愈,治疗起来见效慢,疗程长。有人甚至将风湿病比喻成“不死的癌症”。
受到这种极端说法的影响,很多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容易对治疗丧失信心。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寻求一些民间偏方「祖传老中医」等。
这些偏方,没有疗效的还好,有效果的很可能是违规添加了不明剂量的止痛药、糖皮质激素。虽然短期内症状得到了缓解,但由于不知道安全剂量,得不到及时的随访、复查,长期用药风险很大。
专家提醒:面对疾病一定要拒绝医托、不信偏方、杜绝谣言,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编辑:郝雅静
主编:骆群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