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课堂口腔溃疡的中医药治疗

口腔溃疡的中医药治疗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性疾病,其病发部位常见于口腔内的唇、脸颊、软腭或牙龈等处的黏膜上,溃疡处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多呈现凹陷状,颜色白色或黄色,周围表现充血微红肿,且有明显疼痛感。该疾病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多数患者会出现经常性、反复性溃疡发作,并同时具有其它并发症,如:低热、乏力、烦躁、头痛、淋巴结肿大等。口腔溃疡,属现代医学命名,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所以也没有明确针对性特效药,常规治疗还是以消炎抗炎为主。按照目前的研究结论,认为该病和以下几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物理创伤等。中医在坚持自身的辩证理论上,对这种结论也是认可的。

1口腔溃疡的致病因素

1、遗传因素

相关医学研究证明,口腔溃疡与遗传有着紧密的联系,有调查数据显示,约40%的患者有口腔溃疡家族史。2、免疫因素如果人的免疫力下降,机体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和伤害,期间发生的免疫反应过程,会加重消耗免疫蛋白,其形式过程发生在口腔部位时,会使口腔的免疫失去平衡,从而会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3、精神因素当人的精神压力较大时,往往会产生烦躁、焦虑、郁闷、紧张等负面情绪,从而会影响睡眠失常。而人在睡眠失常的状态下,生物钟出现紊乱现象。这种紊乱的生理性,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免疫功能下降,人就容易受到病毒或病菌感染,从而就可能引发口腔溃疡。4、饮食因素这里所讲的饮食因素,主要指的是人的偏食习惯。因为长期的偏食嗜好,可导致人体内某些维生素(如:铁、锌、叶酸及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缺失或不均衡,从而也会导致口腔溃疡。5、创伤性因素这种因素以物理性损伤最为常见,比如食用食物中含有较尖锐的骨质、贝壳等硬物质造成的口腔内划伤或擦破,及自身牙齿误咬、矫正牙套的磨损等等。这里需要做一个补充说明,除了以上几种因素,某些育龄女性在月经来临之前,由于血清中孕酮含量偏低,也可能导致口腔黏膜发生溃疡。

2口腔溃疡的分类症状

一般来讲,口腔溃疡的症状分三种类型,即轻型、重型、疱疹型。1、轻型溃疡:好发于唇、舌、软颚等部位的黏膜上。初起时发病部位充血水肿,呈粟状红点,有明显灼痛感;而后形成浅表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直径大都为5~10mm,病程大约1~2周,可自行愈合,癒后不留瘢痕。2、重型溃疡:初期好发于口角,之后有向口腔后部蔓延的趋势。溃疡逐渐呈大而深状,形似“弹坑”,病灶直径可大于10mm;周围呈红肿并且微微隆起,基底微硬,表面呈黄白色假膜(坏死细胞),疼痛剧烈。这类溃疡病程都比较长,时间可达1~2个月甚至更长,愈合后多数会留瘢痕。3、疱疹型溃疡:好发于唇、舌、软颚等部位的黏膜上。数目较多,一般可达10个以上,多则可达数十个,散状分布似“满天星”式;其溃疡个体直径较小,为2~5mm;有时亦可融合成片。疼痛剧烈。病程约为1~2周,愈合后不留瘢痕。

3中医对口腔溃疡的辩证认识

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疡”、“口糜”范畴。中医认为,脾胃一家,主食物消化传送;肺司呼吸,主津液清氧疏布。口腔内聚合了气管、食道,二者分别直通肺脏、胃俯,故口腔发生疾患,必与肺胃有直接关联。

按照中医五行学说,脾胃五行属土,土虚则湿泛,湿泛既水谷津液壅滞不得运化传输,从而导致积聚蕴发湿热或湿毒。肺脏五行属金,生于脾胃之土,二者如形同母子。故而,脾胃积聚湿热,肺金亦必生热,此既母病连及子苦的道理。肺金生热,津液清氧非但不能疏布润养胸俯脏器,反使津液受灼炼生成痰湿热邪,热邪与脾胃湿热结合,形成热邪湿毒熏蒸之势,此势寻气道、食管、脉络逆窜,上达口腔,透发侵蚀口腔黏膜,最终导致口腔黏膜出现溃疡。反观口腔溃疡症状,多为白黄腐蚀之状,白色腐蚀既湿邪侵蚀,黄者腐蚀既为热毒糜疮,这也更加验证了热邪湿毒导致溃疡的原因。

4口腔溃疡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病,遵循的是‘’八纲辩证‘’、‘’标本兼治‘’。施辩证,知病之因源趋势;从标本,解病之轻重缓急。下面我就结合一个事实病例,来讲解一下中医对口腔溃疡的辩证治疗:某患者,女,40岁,年初冬就诊患者自述:舌尖及舌下反复溃疡并且疼痛,已经2年有余,间断治疗,时好时坏,缠绵不愈。近期症状又突发,且溃疡面逐渐增大,疼痛亦较前加重,时时难忍,严重影响进食。观察患处:舌尖部、舌下系带,两侧均见若干如扁豆大小溃疡,红且隆起,触之痛甚问询患者:自感口干但无饮意,情绪烦躁,小便黄,大便黏滞不爽舌诊:舌质红,舌苔润脉诊:细数。诸诊合论:口疮。病因:肺阴虚热,脾湿胃弱;湿热下注不利,逆行熏蒸口腔。治疗法则:清肺补阴,健脾化湿,和中解毒

拟定方剂:生甘草30克,藿香、焦三仙、半夏各15克,白茅根12克,干姜、黄芩、党参、藿香各10克,黄连6克,大枣3枚七副煎剂,每日一副2?3饮。

一周后复诊:诸症明显减轻。

再拟方剂:生甘草、焦三仙(麦芽山楂神曲)各15克,白茅根12克,半夏、干姜、黄芩、党参各10克,藿香、黄连各6克,大枣3枚七副煎剂,每日一副2?3饮

服药完毕再行复诊:见患者舌尖、舌下以及系带两侧溃疡均消失,黏膜已正常,至此痊愈。

方解:

生甘草,此方为君药:甘凉泻火除热,消痈肿,利咽痛,解百毒,故除胃积热而解湿毒。黄连、黄芩、白茅根,共为臣药:诸药性味苦寒,降泄除热,共助君药解毒清热消肿。干姜、半夏、藿香、三仙、党参共为佐药:燥湿,消积,补气益胃。大枣独为使药:健脾益气,斡旋中焦,使上下诸药通力合用,中虚得补,虚热湿除,口疮自愈。

以上所讲方剂,无论是单发性还是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均有良好疗效。但是,如口腔溃疡患者在发病时并发其它基础疾病,或者口腔溃疡是因为其它疾病而引发的,就不能盲目照此方剂服药,应该通过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也可以通过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hangchina.net/yfcs/6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